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涉及机构改革、大气污染防治、环保督察、水污染防治、环保法、绿色“一带一路”、洋垃圾进口禁令、自然保护区等许多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乃至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不得,也等不起!
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块短板。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基本思路概括为三个“三”:
①围绕三类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环境风险管控目标;
②突出三大领域:大气、水、土壤;
③强化三个基础:一是积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加快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三是要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组建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不仅保留了原环境保护部的职责,还有比较大的变化。生态环境部把原来分散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职责统一起来。“五个打通”:
①打通地上和地下;
②打通岸上和水里;
③打通陆地和海洋;
④打通城市和农村;
⑤打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统一了大气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应对。
“大气十条”这五年:效果明显,成绩喜人!
①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提升,大气十条五大目标超额完成;
②有力推动了产业、能源和交通等重点领域结构优化;
③大气污染防治新的机制基本形成,包括刚性问责机制、重点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机制等。
但是,在取得的这些进步和成绩面前,没有任何理由来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因为我们面临的形势还非常严峻,仍然任重道远。
大气污染治理既是打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我们实现了这一轮重污染PM2.5实际低浓度,得益于过去这几年尤其是去年以来治本治标的一些措施:
①治本措施,即产业、能源和运输结构调整,贡献占20%多甚至30%。
②治标措施,即重污染天气期间各地采取预警应急,有近15%的贡献。
“污染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要解决也绝非一夜之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绝不是吹个号、打个冲锋就能够一劳永逸的,需要我们长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想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中央环保督察,要一抓到底,绝不松口!
两年来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取得很好成效,“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
①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31个省份成立了督察整改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
②解决突出问题,2147项整改任务已经完成近47%。
③严格督察问责、追责问责。
④完善长效机制,建章立制,国家督省、省督市县。
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好坏的“一刀切”,总体上来讲是不普遍也是不突出的,也是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的。个别地方确实出现类似问题,环境保护部态度非常明确,决不允许这样干。将来不仅仅是及时纠偏,还要进行严厉的追责,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说到做到。
新环保法实施“这三年”:确确实实“长出了牙齿”
①执法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相比2014年执法案件查处违法案件增加了180%,罚款相比2014年增加了265%;
②执法手段不断丰富;
③执法方式不断创新,包括遥感、在线监控、大数据分析、热点网格技术等;
④公众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去年环保部接到举报电话17万件,有一算一,都要责成当地处理,有些重点案件重点问题一盯到底;
⑤执法成效不断显现,从环境质量的改善上能够看得出来,在企业守法的效果上能够显示出来。
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
①围绕一个目标: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②坚持两手发力:一手抓污染减排,把污染物的总量减下来;另一手抓扩容,增强水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③突出四种水体: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的水体、黑臭水体、劣V类水体、入江河湖海不达标的排污口水体。
④加快四项整治:分别是工业园区、生活源、农村面源、养殖的污染防治和污染整治。
⑤强化四个支撑:强化执法督察、强化流域的协调和统筹、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宣传引导。长江经济带是重中之重。
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够行稳致远!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环保部努力服务、支持和保障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①联合制定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②编制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合作规划》,具体规划了目标、项目和任务。
③推动建立了“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实施了绿色丝绸之路使者计划。
下一步,要着力把总书记提出的两件事抓好:
①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
②建设“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洋垃圾”禁令:确保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
限制和禁止固体废弃物进口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这是中国政府享有的权利。我国采取控制措施,去年洋垃圾进口总量下降12%,今年将继续保持力度。各国都要立足于把自己产生的废物,自己来减量、处理和消化,这个前提有利于全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普及推动。
倍加珍惜自然保护区的宝贵财富
①要把“绿盾行动”坚持到底,建档立卡,将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和交办负责人向社会公开。
②加大追责问题力度,谁造成的问题谁负责。
③进一步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发挥公众的作用。
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一位核心和领袖为我们领航掌舵,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圆满实现!